2025中国中药协会老字号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第二届生态伙伴大会盛大启幕!发表时间:2025-02-21 10:40 2025中国中药协会老字号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第二届生态伙伴大会盛大启幕!2月15日,中国中药协会老字号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以下简称“老字号专委会”)在鹭岛厦门顺利召开。 2025年,医药市场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给中药老字号企业带来了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老字号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计划在厦门进行探讨,以此推进专委会全年的工作。中国中药协会相关领导;老字号专委会主任委员、秘书长;委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品牌工业、头部连锁、创新药企业领导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中医药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致辞表示,老字号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希望各会员单位共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活力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下一步,老字号专委会将推行目标管理,有针对性的设计规划活动,立项开展研究,解决老字号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化问题。同时,老字号专委会也要反映企业的诉求,提出政策建议,承接政府、企业甚至在协会层面立项的研究项目,开展标准研究、品牌研究、产品研究以及公益科普等项目,为老字号事业发展继续添砖加瓦。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在线上对会议发表了寄语。他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瑰宝,国家高度重视其发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作为国际学术组织,在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和高质量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期待与更多中医药老字号合作,挖掘品牌文化,探索老字号的国际战略。希望各位同仁一起努力,打造出一个专门为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国际发展的工作服务平台,为全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随后,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老字号专委会主任委员顾海鸥分享了《中国中药协会老字号企业发展专业委员会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他介绍道,2025年老字号专委会将深度结合老字号会员企业的特点,继续通过党建引领,积极开展会员需求、项目对接、政策研究等工作;不断探索会员服务新方法,充分释放协会的平台功能;全面强化老字号企业的品牌宣传推广,全力促进会员企业的品牌建设,助力中医药行业与企业经济发展。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王翌鑫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老字号企业的机遇与发展并存,针对品牌创新势在必行,但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要以推动品牌发展为目的的创新。通过老字号集聚发展,建立老字号专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品牌合力。同时,老字号宣传推广也是重要议题,借助新兴品牌在数字化营销、年轻消费群体洞察等方面的优势,打开年轻市场,扩大产品受众。此外,老字号推介官是连接老字号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要发挥其传播影响力,借助多元化的媒体平台讲好老字号故事,传承老字号文化,让老字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经济研究中心福建战略咨询部主任林建武,就《国家高端经济智库赋能老字号企业的实践》发表主题演讲。 在会议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就老字号企业之间如何创新发展;新消费趋势下中医药老字号契合多元化以及个性化需求的策略;中医药老字号如何与新兴品牌联手拓展市场版图;中医药老字号如何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产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董事长王煜炜表示,去年,老字号企业以工业为主,之后吸引零售端企业加入。目前,工业与商业需再次整合资源赋能行业,如资源共享、联名合作。同时,共同推进数字化转型,高效地完成战略规划。 东阿阿胶董事长程杰介绍了东阿阿胶如何通过挖掘阿胶文化,探索老字号新时代商业化及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东阿阿胶计划建设中医药老字号博物馆,并提供内容支持,弘扬中药文化;推进多元融合。 广州老字号协会会长苏广丰提出,老字号品牌应进一步联合起来,在新生态中构建老字号品牌联盟,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提升整体竞争力,推动老字号品牌的活化与复兴。 广盛原中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胜表示,医药行业如今用户为王,希望老字号专委会多与连锁端沟通,促进工业与连锁一起用心关注客户需求,将真正有疗效的好中药带给消费者。 会议最后,顾海鸥总结到,老字号专委会今年需要多做融合工作,包括老字号企业、创新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等的融合,以及深化与中国中药协会其他相关分会的合作,以多角度、多专业共同推动中药行业发展。 活动当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王翌鑫受邀参加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第二届生态伙伴大会并担任启动仪式嘉宾,共同开启商业合作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大会汇聚专家学者、行业领袖、连锁药店和媒体等领域的精英代表,聚焦中医药产业政策、市场趋势、学术研究、商业创新等热点,充分发挥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优势,推进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监制丨羽 立 责编丨金 戈 图片丨王昱菁 编撰丨王昱菁 校对丨易 行 |